“新三科”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人才创新发展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现代艺术教育迎来了重大变革,“新三科”改革不仅拓宽了艺术教育的范畴,将舞蹈、戏剧、影视纳入基础教育体系,而且强调了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审美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高级阶段,面临着如何适应这一变革、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现代艺术教育迎来了重大变革,“新三科”改革不仅拓宽了艺术教育的范畴,将舞蹈、戏剧、影视纳入基础教育体系,而且强调了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审美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高级阶段,面临着如何适应这一变革、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新三科”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的新要求

  “新三科”改革标志着教育体系在艺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转型,将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第一,在教学理念上,高校舞蹈教育需要从传统的技能传授和知识灌输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舞蹈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舞蹈的基本技巧和理论知识,更要通过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第二,在教学内容上,高校舞蹈教育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舞蹈教学内容,还应当引入现代舞蹈、跨界艺术合作、数字媒体与舞蹈结合等新兴领域,以及舞蹈治疗、舞蹈教育技术等多元化的舞蹈相关学科。第三,在教学方法上,高校舞蹈教育应当积极探索和实践更加互动、参与性强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工作坊、大师班、舞蹈创作和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三科”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人才创新培养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在“新三科”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将德育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全过程。舞蹈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更要重视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舞蹈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舞蹈技巧,还要学会如何用舞蹈表达情感、传递正能量,成为德艺双馨的舞蹈人才。为此,高校舞蹈教育应当结合舞蹈艺术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可以通过舞蹈创作和表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高校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公益演出和社区舞蹈教育活动,用舞蹈服务社会、回馈人民。此外,高校舞蹈教育还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德育建设,培养一批既精通舞蹈艺术又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重创新实践。“新三科”教育改革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高校舞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舞蹈教育应当注重创新实践,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演水平。高校应当开设创新性舞蹈课程,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尝试,打破传统舞蹈的框架,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时代感的舞蹈作品。同时,高校还应当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创作呈现给公众,接受观众的检验和评价。其次,高校舞蹈教育应当加强与舞蹈行业的合作,邀请业界专家和艺术家参与教学和指导,让学生了解舞蹈艺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舞蹈创作理念和技术。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高校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鼓励学生将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开展跨界创作和表演。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艺术表达能力。

  实施个性化教育。“新三科”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育应当实施个性化教育,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潜能,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为了实现个性化教育,高校应当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同时,高校还应当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还应当建立完善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学术指导、心理健康等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评价体系上,高校也应当实施个性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评价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评价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个性化成长。

  “新三科”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多元化设置课程内容。在“新三科”教育改革推动下,高校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以适应新时代对艺术人才的全面要求。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求舞蹈教育涵盖传统的舞蹈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还应当包括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叉融合,从而形成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体系。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开设舞蹈与戏剧结合的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舞蹈的表演技巧,还能理解戏剧的叙事结构和角色塑造,进而在舞蹈创作中融入戏剧元素,创作出具有故事性和表现力的作品。同样,舞蹈与影视结合的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影视语言进行舞蹈表达,拓宽舞蹈艺术的传播途径和表现形式。此外,高校还可以开设舞蹈与科技、舞蹈与数字媒体艺术等新兴领域的课程,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艺术科技发展趋势,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科技应用能力,为未来的艺术创作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化舞蹈实践教育环节。实践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实践教学的强化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高校舞蹈教育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艺术创作和表演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舞蹈工作坊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专业舞蹈艺术家的指导下,进行集中的创作和排练。在工作坊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专业的舞蹈技巧,还能够体验到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创作实践的过程。此外,工作坊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与业界专家交流的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舞蹈创作和演出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舞蹈创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平台。通过参与舞蹈创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提升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定期的舞蹈演出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探索实施个性化舞蹈教育。在“新三科”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应当注重实施个性化教育,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发展目标,因此,高校应当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课程。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不仅体现在课程选择上,还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同时评价体系也应当体现个性化,不仅评价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评价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育,高校还应当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提供职业规划、学术指导、心理健康等服务,进一步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与舞蹈行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顺利地从校园走向社会。

  综上所述,“新三科”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改革不仅为舞蹈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为舞蹈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舞蹈教育应积极响应时代要求,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舞蹈艺术人才。

(王慧芳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本文内容摘抄自互联网,只做模板演示使用,无其它用途,如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反馈,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179.net/yulepindao/292.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baidu.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休息

关注我们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